成都:打通数据壁垒 助力监督提质增效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纪委监委归集近5年招商引资奖励补贴领取名单、无纳税企业名单和已注销企业名单,构建起骗取招商引资奖励补贴监督模型。通过对财政资金有效使用和公职人员规范履职等方面情况进行数据比对、筛查分析,该区纪委监委发现预警问题线索6条,立案4件。
成都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化大数据运用,聚焦金融、国有企业、能源、工程建设和招标投标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通过数字赋能助力监督提质增效。
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力打通数据壁垒,持续优化市县两级大数据监督平台,健全完善“数据采集+模型构建+数据碰撞+核实处置”闭环机制,提高发现问题线索的精准度。
“我们全面梳理掌握各地各单位数据资源底数,进行‘串联’,实现大数据监督平台集成化建设、集群化发展。”成都市纪委监委技术保障室主任马深敏介绍,目前,全市已围绕村(社区)干部违规领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风险点位构建起442个监督模型。
该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借助驻在单位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审计、预警等模块筛查异常数据。市纪委监委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纪检监察组运用系统比对功能,监督发现崇州市、龙泉驿区两地“非农化”违法用地一直未整改到位等问题,通报属地纪委监委调查核实;市纪委监委驻成都银行纪检监察组依托银行系统的监督审计功能,建立员工异常行为监督模型,及时发现问题线索。
此外,成都探索构建问题数据线上自动流转分办、线下核查处置反馈的运行机制,由监督检查室对分管联系单位(地区)的问题数据进行分办、自办和督查督办、抽查核实,夯实问题数据处置责任,提升工作质效。(记者 袁尧 通讯员 封金剑)
中国公众信息网摘编:亓荃鹏 |